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从军明朝
尚可喜的早期生涯充满了波折和转折。出生于辽东海州的尚可喜,原本是农民家庭的一员。然而,随着后金势力的不断扩张,尚可喜和他的父亲尚学礼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辽西松山避难。在这期间,尚可喜的母亲不幸在战乱中去世。为了生存,尚学礼加入了辽东巡抚王化贞的部队,之后跟随毛文龙到了皮岛。尚可喜也在天启三年(1623年)加入明军水师,并在次年前往皮岛寻找父亲,被毛文龙收为养孙,并赐名为永喜。
父子团聚不久,尚学礼在一次战斗中阵亡,毛文龙便将尚学礼的部队交由尚可喜统领。明崇祯四年(1631年),皮岛发生了兵变,东江总兵黄龙被拘禁,沈世魁暂时掌管了兵权。尚可喜得知消息后迅速返回皮岛,镇压了这次兵变,杀死了耿仲裕、王应元等兵变的领头人,并帮助黄龙恢复了职务。为了表达感激之情,黄龙立即提拔尚可喜为游击。
紧接着,明朝内部发生了吴桥兵变,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占据了登州,对抗明军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黄龙派遣尚可喜和金声桓去安抚东江诸岛,并驱逐了叛党的高成友。不久之后,明军收复了登州,孔有德和耿仲明逃亡海上,尚可喜奉命率领舰队前去拦截。然而,由于遭遇飓风,尚可喜的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他登陆登州后被明将祖大弼误认为是叛军,幸好黄龙及时解救,才得以回到旅顺。
由于在平定叛乱中的出色表现,尚可喜被升任为副将,并负责驻守广鹿岛。然而,命运再次对他开了玩笑。同年七月,已经投奔后金的孔有德和耿仲明带领后金军队攻陷了旅顺,黄龙兵败自杀。留在旅顺的尚可喜的妻子、妾室以及家中侍婢数百人,为了不落入敌手,纷纷投水自尽,这场悲剧给尚可喜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打击。
二、渡海归金
尚可喜在经历了皮岛兵变和旅顺失守等一系列事件后,其命运发生了重大转变。黄龙死后,沈世魁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东江总兵。由于尚可喜曾镇压皮岛兵变,导致沈世魁一度失去了权力,因此沈世魁对尚可喜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明崇祯六年(1633年)十月,沈世魁设计诱骗尚可喜前往皮岛,企图以此机会加害于他。这一阴谋被尚可喜的部下许尔显等人察觉,尚可喜意识到自己身处险境,于是萌生了离开明朝、投奔后金的想法。
尚可喜随后派遣许尔显、班志富等人前往沈阳,与后金方面接洽。这一消息传到皇太极耳中,他非常高兴,甚至大呼“天助我也”,并赐尚可喜的部队名为“天助兵”。
明崇祯七年(1634年)正月初一,尚可喜利用新年聚会的机会,逮捕了副将俞亮泰、仇震泰,随后率领麾下的军队掠夺了广鹿、大小长山、石城、海洋等五个岛屿,带走了一万余名军民以及大量的军需物资。二月,尚可喜带着麾下的将领和这些军民,携带各种武器装备,乘船渡海归顺了后金。
同年四月十日,尚可喜抵达盛京(今沈阳),皇太极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给予了与孔有德、耿仲明相同的尊贵待遇。皇太极高度赞扬了尚可喜的决断力和对时局的准确判断,称赞他“达变通权”、“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为了表示欢迎和信任,皇太极赏赐了尚可喜无数珍宝,并发还了此前后金所俘虏的尚可喜家族成员共27人。作为回报,尚可喜被授予总兵官之职,并被纳入汉军镶蓝旗。
三、封王从征
尚可喜在归顺后金后,逐渐成为清朝早期的重要将领之一。随着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尚可喜的地位也随之提升。明崇祯九年(1636年),也就是清崇德元年,皇太极为了表彰尚可喜等人的忠诚与贡献,将孔有德封为恭顺王、耿仲明封为怀顺王、尚可喜封为智顺王,这三位被称为清初三顺王。同时,皇太极还将海州赐给尚可喜作为封地,允许他将家眷和旧部安置在此,这表明了他对尚可喜的高度信任和礼遇。
同年十二月,尚可喜跟随皇太极出征朝鲜。此次远征朝鲜的目标是为了削弱明朝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并迫使朝鲜与清朝结盟。在此次战役中,清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迫使朝鲜国王李倧签订了城下之盟,同意与清朝结盟,并承诺不再支持明朝。尚可喜在这次征伐中表现突出,为清朝在东北亚地区确立优势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也就是清崇德七年,尚可喜继续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这一年,他在松锦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松锦之战是明朝与清朝争夺辽东地区控制权的关键战役之一。尚可喜跟随清军进攻松山、杏山等地,这些地区是明朝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据点。在这一系列战役中,尚可喜指挥有方,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还立下了显着的战功,为清军最终攻克这些战略要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同年,清朝为了加强军事组织和管理,设立了八旗汉军,尚可喜被编入汉军镶蓝旗。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尚可喜个人能力的认可,也体现了清朝对汉族将领的重视以及对汉族士兵的整合。通过将尚可喜这样的汉族将领纳入八旗体系,清朝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并为后来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入关南下
随着清朝的建立和对中原的征服,尚可喜等三顺王在清军南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清顺治元年(1644年),尚可喜与其他两位顺王随同清军入关,参与了对李自成领导的大顺政权的追击行动。他们首先追击李自成至望都,随后与吴三桂一同随英亲王阿济格沿长城而下,占领了李自成侄儿李锦所据的延安。接着,他们出武关进兵至湖广、江西,继续追击李自成的残部。李自成最终在九宫山被杀,尚可喜等人大军班师回朝,奉命回到海州。
顺治三年(1646年),尚可喜与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一同进攻湖南。经过一番激战,他们成功地占领了湖南全境,并在顺治五年(1648年)班师回京。
顺治六年(1649年),尚可喜被改封为平南王,并被赐予金印和金册。同年,尚可喜与靖南王耿仲明携家眷和旧部共约2万余人进军广东。他们的行军路线从天津、登州出发,经武昌、岳阳、南雄、韶州、英德、清远,最后直抵广州城下。在行军途中,由于部下违反军纪,靖南王耿仲明畏罪自裁,其子耿继茂接替了他的职位,两路大军从此统一由平南王尚可喜指挥。
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大军抵达广州,迅速攻占了周边地区。南明永历帝被迫逃亡梧州。然而,南明两广总督杜永和(原为李成栋麾下副将)拒绝投降,尚可喜等将领对广州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围困。最终,在十二月攻下了广州,俘虏了范承恩等人,并处决了六千余人,剩余的人被驱赶到海边,许多人溺水身亡。这一事件被称为“庚寅之劫”,据记载,广州城内有七十万人遇难,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男性。这场血腥的屠杀,不仅标志着清军对广东地区的完全控制,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场惨重的人道灾难。
五、藩屏广东
尚可喜在攻破广州之后,成为了清朝在广东地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三日,广州城破的第二天,尚可喜进城,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局势。他首先下令停止屠杀,保护府库和官方档案,派人守护郡学内的祭器,以防丢失,并发布檄文安抚各地的官员和士兵,很快,周边的州县相继归顺。尚可喜在广州开设府邸,并开始建立自己的行政机构。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尚可喜致力于巩固清朝在广东的统治。顺治十年(1653年),他击败了南明将领李定国,随后又平定了潮州叛将郝尚久。顺治十一年(1654年),尚可喜再次在新会击败李定国,这些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清朝在广东的地位。
尚可喜驻守广东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发展地方经济。他积极重建礼乐文教,安抚那些在明朝灭亡后不愿效忠清朝的知识分子和士绅。他还注重农业生产,鼓励农业发展,并捐赠资金用于建造佛寺,为那些在明末选择出家的学者提供庇护之所。值得注意的是,尚可喜并没有像其他一些清朝将领那样实施圈地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民众的负担。
在对外政策方面,尚可喜既要面对来自沿海的抗清势力,如郑成功领导的力量,又要处理朝廷的禁海政策。他曾经上书朝廷,请求取消迁界禁海的命令,但未获得批准。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来镇压沿海地区的反抗活动。
在经济方面,尚可喜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他控制了盐业、矿业以及其他贸易活动,从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据称,他每年能从这些活动中获取数百万两白银的收入,这让他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有“平南之富,甲于天下”的说法。
六、坚拒叛清
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月,尚可喜因身体原因首次向朝廷提出退休返回辽东的请求,但被顺治皇帝以广东尚未完全平定为由拒绝。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上疏请求退休,并提出让其长子安达公尚之信接替自己镇守广东。这一次,康熙皇帝同意了尚可喜的请求,但由于朝廷认为尚之信难以驾驭,决定撤销尚可喜的藩王地位,撤藩的决定引发了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爆发时,平西王吴三桂打出“兴明讨虏”的旗号起兵反清,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纷纷响应,连同靖南王耿精忠也加入叛乱行列。此时,尚可喜虽然年迈且身患疾病,但他坚决拒绝参与叛乱,继续效忠清朝。康熙帝见此情况,命令尚可喜留守广东,并晋升其子尚之信为镇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
在三藩之乱期间,广东地区面临严重的威胁,尚可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广东内部出现了不少将领响应吴三桂的号召,如刘进忠、祖泽清等人举兵叛乱,沿海群岛也纷纷起事;另一方面,广东之外的省份几乎都被叛军控制。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尚可喜坚守广东,有效地牵制了叛军主力,使其无法全力北上进攻清朝的核心区域。
在此期间,广东曾数度陷入危机之中,清廷派遣援军进入广东,但两次在江西受阻。广东的十个郡中已有四个失守,广州城也岌岌可危。为了激励士气,尚可喜甚至准备好了自杀的方案,以防城市落入敌手。为了表彰尚可喜的忠诚,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康熙帝晋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
在这一时期,尚可喜不仅需要抵御外部叛军的进攻,还要平定内部的叛乱。广东各地频繁出现叛乱,如博罗、河源、长宁、增城、从化等多个县相继发生叛乱。为了应对这些危机,尚可喜不得不分兵平叛,确保广东地区的稳定。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尚可喜意识到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于是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在广州镇海楼上召集画师,为自己绘制了七幅肖像画,以此作为留给后人的纪念。尚可喜的坚定立场和对清朝的忠诚为平息三藩之乱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清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七、软禁而死
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趁父亲年老体弱之际,发动兵变围困了其父的府邸,夺取了广东的最高指挥权,并宣布响应吴三桂的叛乱。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尚可喜感到极度震惊与悲愤,他一度想要悬梁自尽,但在身边人的阻止下才得以幸免。尚可喜深知自己效忠清廷的决心与家族的命运,因此对于儿子的背叛行为感到痛心疾首。
尚可喜的身体状况本就因年迈及病痛而日渐衰弱,这次事件更是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虽无力阻止儿子的行为,但仍然在内心深处保持着对清廷的忠诚。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广州去世,享年73岁。
在他临终前,原本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尚可喜突然清醒过来,睁开眼睛说:“我受了清朝三代皇帝的恩宠,如今到了这个地步,却无法亲手清除叛逆,实在是死有余辜!”他命令儿子们取来皇太极当年赐予他的官帽和官服,穿戴整齐后要求他们将自己扶起来,面向北方叩头致意,表达了他对清朝历代君主的忠诚和敬意。他还吩咐儿子们在他死后一定要将遗体运回海城安葬,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继续侍奉先帝。说完这些话后,尚可喜便离开了人世。
康熙皇帝得知尚可喜去世的消息后,深感哀痛,并给予了尚可喜“敬”的谥号以示尊敬。按照当时的习俗,尚可喜的棺木暂时安置在广州的大佛寺内。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也就是尚可喜去世五年后,他的灵柩才被送回海州凤翔山安葬。后来,尚可喜的墓地又被迁往今天的辽宁省海城市八里镇大新村的文安山。
结语
尽管尚可喜在生前曾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乾隆年间,清朝官方编纂的《贰臣传》中仍将他列为“贰臣”,即指那些曾经效忠明朝而后投降清朝的官员。这种做法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于这些官员忠诚度的质疑,以及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评判。然而,尚可喜在三藩之乱中的表现,尤其是他晚年坚持效忠清廷的态度,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正面的形象。
援助了假宋 嗓音被毁,我化身曲神杀穿乐坛 被逼嫁深山,开荒种田过红火日子 村里五年没新生?散财福宝来送子 包子胡辣汤的新书 极寒末世:从收留邻妻后开始无敌 反派家族一家亲,主角怎么玩 刑侦:我能看到犯罪记录 鸣龙少年:我的衫姐柔情似火 九凤,我娶不过来啊 走向未知游戏乱想中 苍天神诀 星穹铁道:开局睁眼一声妈!! 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 追妻路上,妖皇又发疯了 开局万倍修炼,掌控天道 综影视:大神的走肾攻略日常 墨似花开 娱乐:雪藏结束后,我成了顶流 重生古代当文魁
超凡力量回归,巫师也从历史的尘埃中再度降临,站在超凡力量回归的浪潮顶端,沙兰于尘埃和无数位面之中寻找巫师的真意,总有一天,真正的巫师将再临世间。...
神界第一高手,有‘贱神’之称的云飞扬被镇压万载,破土重生,痛定思痛,梦想收尽天下各色美女!泡妞,我是认真的。云飞扬道。姑娘,你愿意嫁给我?清纯可爱邻家女刁蛮任性大小姐成熟妩媚女导师冷若冰山大师姐腹黑毒辣女魔头,这些,统统是我云飞扬的女人!妖孽群529642893...
一个落魄的大学生阴差阳错地灵魂穿越到了古代,稀里糊涂地做了皇子,又发动政变赶走太子当上了皇帝,从此便过上了锦衣玉食声色犬马的生活。但他却不满足,他要做一个全能型的功夫皇帝因此,他拜武林宗师学习武功,又向江湖术士讨取御女秘方,美艳绝伦的妃子欲望强烈的宫女温婉恬静的皇后妖艳迷人的异族美女野性十足的江湖侠女,各种类型的美女纷纷被他男人的功夫征服金钱权利和美女一个都不能少!想爽的,还等什么呢?本书保证精彩,敬请放心收藏,推荐!...
新码的西南崛起已经上传,欢迎各位亲移驾亲临。这是一个令人发指的故事,这是一个令人发指的人。不说他其它的成就,大学刚毕业,他在纳斯达克,就已经有了两家上市公司,不对,他最近又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哦,还在计划收购另一家。身后,还有一大堆投行追赶着,你的这家网站,什么时候上市?广大投资者也说,这样的网站,一定要接受公...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这里有西楚霸王‘项羽’。这里有绝代杀神‘白起’。这里有千古奇人‘鬼谷子’。这里有西府赵王‘李元霸’。这里有盖世猛将‘吕布’。这是一个开挂的故事,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人呢?快进来扶扶朕(疯狂暗示加入书架),朕要拿传国玉玺,给读者老爷们砸核桃!什么?不吃核桃?没关系,拿朕的金箍棒来。给读者老爷们先剔剔牙,再随朕前往...